Q/WTJ
Q/WTJ 001-2015
2015-02-01發布 2015-03-01實施
渭南市天健鋼構工程有限公司 發布
前言
本公司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研制的專利產品“鋼構樓房快速支模系統”,經檢索相關資料,目前尚無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要求,為保證產品質量,特制定本標準,作為組織生產和交貨驗收的依據。
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依據GB/T1.1-2009的規定編寫。
本標準由渭南市天健鋼構工程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唐安虎,王娟,張繼校,韓斐然
本標準于
鋼構樓房快速支模系統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鋼構樓房快速支模系統的分類及性能、技術要求及其檢測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包裝、運輸、貯存等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鋼構樓房混凝土現澆樓板支模系統的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單)適用本文件。
GB/T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247 鋼板和鋼帶檢驗、包裝、標志及質量證明書的一般規定
GB/T700 碳素結構鋼
GB/T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線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6728 結構用冷彎空心型鋼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GB/T 12467.3 焊接質量要求 金屬材料的熔化焊 第3部分 一般質量要求
GB/T 19804 焊接結構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GB 50009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10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50204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5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JGJ46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JGJ59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
JGJ80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
3 產品的分類及性能
3.1產品分為兩類;A類型號為TJZM-2,每套產品配置1組2支腿支架,4件矩形架管,可支模1.4x3.3m;B類型號為TJZM-3,每套產品配置1組3支腿支架, 6件矩形架管,可支模2.1x3.3m。
3.2 A類、B類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施工現場尺寸組合使用。
4 產品生產技術要求
4.1 原材料必須按規定程序批準的采購單采購,所采購材料應符合標準及規定。
4.2 產品的支架和矩形架管應按照規定程序批準的圖紙和工藝文件進行生產。
4.3 焊縫要飽滿,表面要光滑美觀,無虛焊、氣孔、夾渣等缺陷;焊縫高度不低于3mm。
4.4 外觀無毛刺、尖角、焊接 飛濺及銹蝕等。
4.5 表面應噴涂丹紅防銹漆,漆層附著牢固,無漆瘤、起皮、氣泡等缺陷。
4.6 產品支模面在負載不大于4000N/m2時,產品撓度應不大于產品跨距長度的1/250,矩形架管應無塑性變形。
5 檢測試驗方法
5.1 原料料及產品的支架、矩形架管應使用卷尺和游標卡尺進行檢驗。
5.2 4.3—4.5 除焊縫高度外采用目測檢驗。焊縫高度采用焊縫檢驗尺檢驗。
5.3 產品的負載試驗,可在試驗場地進行,也可在施工現場進行。
a. 供貨范圍50~100套,每次抽取2套;
b. 供貨范圍100~400套,每次抽取4套;
c. 供貨范圍400套以上,每次抽取6套。
£=H-h
£為負載后產品矩形架管的撓度
6 檢驗規則
6.1 出廠檢驗
6.2 型式試驗
a. 設計圖紙發生重大變化時;
b. 原輔料或關鍵工藝發生較大變化時;
c. 停產半年后恢復生產時;
d. 質量監督機構提出要求時。
6.3 出廠檢驗項目中當所有項目符合本標準技術要求,或僅外觀檢驗不合格但經返修達到本標準技術要求時,判該套產品合格;否則判該套產品不合格。
6.4 型式試驗項目中當所有項目符合本標準技術要求,或僅外觀檢驗不合格但經返修達到本標準技術要求時,判該批產品合格;否則判該批產品不合格。
6.5 型式試驗不合格時,可從同一批產品中加倍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復檢;復檢結果仍不合格時,判該批產品不合格。
7 產品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7.1 標志
產品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定。
7.2 包裝
產品按類裸裝,下方設置100x100mm木支撐,用10號鍍鋅鐵絲與木支撐捆扎一起,外表采用0.1mm以上厚度塑料布覆包;絲桿等小件采用尼龍編織袋盛裝。
7.3 運輸
產品運輸車輛備有防雨、防曬設施,嚴禁產品翻滾和碰撞。
7.4 貯存
附錄A
(資料性目錄)
產品施工技術要求
鋼構樓房快速支模系統主要用于鋼構樓房混凝土現澆樓板支模。產品分2部分,1組支架,若干件矩形架管。支架可左右對稱安放在跨距鋼構H型梁下翼緣上面,矩形架管兩端安放在左右對稱支架上的活動卡槽內;分別調整支架上的支撐螺母,將矩形架管與鋼構H型梁上翼緣下面緊靠在一起;其上平鋪竹膠板(或木膠板,木塑板),即完成支模系統的工作。
1.鋼構安裝工程已驗收,工地現場實際考察,合理計劃產品數量(套數)及模板面積。
2.施工操作人員配置個人安全防護設備(安全帽、安全繩、防滑鞋、工具袋)及工具(扳手、榔頭),并做好現場施工安全防護工作,設置樓層上料點、樓層堆置點、樓層臨時安全防護欄;產品運輸到工地現場,人工上料或機械上料至工作樓層堆置點;施工操作人員2人一組,輔助施工人員1~2人。
3.選擇一個便宜施工單元(四周設有H型鋼梁,跨距2.5~3.3m為支?缍确较颍,方便輔助施工人員堆置點取料。
4.選擇1套產品,將1組支架左右對稱放置在跨距H型鋼梁下翼緣上面,并注意調整支架端頭與側面鋼梁腹板距離不大于175mm。
5.將若干件矩形架管兩端依次放置并夾持在1組支架上的活動卡槽內,并擰緊對應蝶形螺母,安置可靠,防止落下傷人。
6.在施工單元內,重復4~5;并調整支架間的間距不大于300mm左右,調整另一支架端頭與側面鋼梁腹板距離不大于175mm;并設定模板與模板對接縫所在矩形架管位置。
7.依次調整各對支架的支撐絲桿螺母,使矩形架管與跨距對應的H型鋼梁上翼緣下面頂緊;矩形架管平面度不大于2mm。
8.在施工單元內,平鋪模板,模板與模板對接縫落在設定矩形架管上,并穿刺細鋼絲固定模板。
9.調整模板與H型鋼梁上翼緣對接縫不大于1.5mm。
10.調整模板與模板對接縫落在矩形架管上,不大于1.5mm。
11.重復4~10,完成樓層面支模工作。
12.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裝飾混凝土工程,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澆筑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對接縫超過1.5mm用膠帶封粘,并及時清理樓層面的雜物。
13.單層樓層面積不小于500m2,不同樓層面可交叉錯位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14.鋼構支模系統的工作完成后,即可分步進行鋼筋綁扎布網,邊摸布置,澆筑混凝土(混凝土厚度為80~160mm)。
15.混凝土澆筑完成20ºC以上10天~15天后,即可進行拆模工作。
16.施工操作人員配置個人安全防護設備(安全帽、安全繩、防滑鞋、工具袋)及工具(專用扳手、榔頭、撬杠),準備拆模移動腳手架。
17.調整支架支撐螺桿的螺栓,支架高度降落,依次拆卸矩形架管,拆卸支架,防止落下傷人。
18.觀察模板周圍間隙,合理選擇撬杠著力點,輕撬輕晃,感知與屋面粘合力,適時用手幫扶,防止跌落傷人傷物及損壞。
19.輔助施工人員合理堆放產品及模板,并清除粘附的混凝土雜物,方便下次使用。